【路德·ESG】以兩湖為觸角,路德環境助力九江續寫城市水文新篇章
近日,路德環境河湖淤泥處理業務再添新項目。
公司成功中標江西省九江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系統綜合治理二期項目,承擔起九江兩湖(甘棠湖、南門湖)清淤治理的重任。
兩湖如眸,點綴在九江市中心 圖片來源/地道風物 攝影/潘立
兩湖相依,坐落于九江老城潯陽區。
一直以來,它們都是九江市極為重要的生態水系,也在這座城市以“水”為墨書就的歷史文化中,留下過許多精彩的記憶和故事。
不妨,就讓我們以此為契機,來聊一聊關于九江水文的精彩篇章。
一、那個“惆悵逆流成河”的夜晚
相信,很多人在聽到“同是天涯淪落人”的時候,都會自然而然地接上一句:“相逢何必曾相識”。
不過,你可知道:這句話源于何處?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嗎?
一切,要從一千多年前的某個夜晚說起。
臨江而立的琵琶亭 圖片來源/九江新聞網
故事的主角,是“大唐背誦天團”常駐者之一的白居易,那時的他,因獲罪而被從京城貶官到江州(也就是現在的九江)已有兩年。這里順帶插播一句:好基友元稹的那句“垂死病中驚坐起”,緣由就是白居易的這次貶謫。
故事是這樣的:某個秋夜,白居易在潯陽江上送別友人,聽到江舟之上有人彈琵琶,且琵琶聲帶著京師長安的韻味。好奇之下,白居易請來琵琶女,經過攀談了解到她從京城流落至此的悲慘經歷,便不由自主帶入了自己相同的身世,一時之間,惆悵逆流成河,便寫下一首七言詩行——《琵琶行》。
其中,就有“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”這句膾炙人口的話。而伴隨著《琵琶行》的千古流傳,“潯陽江頭夜送客”,也成為九江城市水文中抹不去的一段佳話。
二、那個“酒醉題詩一時爽”的故事
大多古人寫詩,坑的是今天被要求“背誦全文”的學生黨;而有人寫詩,坑的是自己。
沒錯,說的就是宋江。
九江潯陽樓,宋江題詩的故事就發生在此 圖片來源/地道風物 攝影/潘立
《水滸傳》第39回,宋江因殺閻婆惜而被流放江州,某天獨自一人在潯陽樓上喝悶酒,酒過三巡,臨江而望,想到自己一腔抱負卻施展無門,不由感恨傷懷。
于是,在酒勁兒慫恿之下,宋江提筆揮毫,在潯陽樓上寫了一首詩:“心在山東身在吳,飄蓬江海謾嗟吁。他時若遂凌云志,敢笑黃巢不丈夫!”臨了,還不忘署上自己的大名——鄆城宋江。
沒過多久,宋江就因為這首詩被定謀反罪,直接送往刑場,這才有了后來江州劫法場、宋江上梁山的主線劇情。
雖是小說演義未必真實,但架不住《水滸傳》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強大傳播力。于是,宋江題詩潯陽樓也成為九江水文故事中頗具玩味的一道音符。
三、那座“一波一粼皆往事”的城與湖
臨江傍湖數千年,一曲琵琶行和一座潯陽樓,構成了九江歷史文化中最亮眼的一抹著色。
但,你若以為這就是全部,那就錯了。
今天,如果要問在九江的哪個地方最能感受這座城市以水為魂的歷史文化,那一定非老城潯陽區莫屬了,若再確切點,是甘棠湖、南門湖湖畔和長江岸邊。
九江兩湖李公堤 圖片來源/地道風物 攝影/潘立
說起來,歷史也真是偏愛,幾乎是把這座城市所有的水文記憶,都賦予了這兩座如珍珠般鑲嵌在城市中的湖。
比如:兩湖之一的甘棠湖,取名源于《詩經》中稱頌賢臣召伯的名篇《甘棠》,人們以此為典故,紀念曾在此地廣施惠政、造福一方的唐代江州刺史李渤,兩湖之間的“李公堤”亦由此得名。
九江市甘棠湖上煙水亭 圖片來源/地道風物 攝影/周輝
再如:湖中矗立的煙水亭,有一座紀念五位賢士和賢吏的樓閣,除了前文提及的白居易和李渤之外,還有:歸去來兮的陶淵明,以及宋明兩代的理學大家周敦儒、王明陽。
千百年前,這里的山水見證他們來過的足跡,而今千百年過去了,這里的人們依然心懷崇敬,追尋著他們來時的身影。
四、那些“畫筆未完待新篇”的水文記憶
跳出歷史記憶中的陽春白雪,走進現代的人間日常,今天的九江兩湖,也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。
九江兩湖如潯城“雙眸”,一直以來都是九江城市景觀一道亮麗的名片:梧桐蒼翠的李公堤、波光拂面的煙水亭,繁華錦繡的湖畔公園……這里是九江市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,承載著九江市民對于安樂、宜居的美好記憶。
九江志在打造宜居宜業、精致精美的人民滿意城市 圖片來源/九江新聞網
然而,近年來隨著九江城市不斷發展,兩湖因管網年久失修、淤泥沉積等緣故,水環境生態問題也日益凸顯,兩湖周邊景觀也亟待提升。
今年3月,九江市啟動兩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,旨在通過重構環湖排水系統、補水、清淤及水生態修復、建立調蓄及雨水循環中心、兩湖岸線恢復及景觀提升等措施,有效解決兩湖水環境生態問題,全面提升兩湖周邊景觀。
九江開啟兩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圖片來源/九江新聞網
路德環境憑借多年深耕河湖淤泥治理所積累的豐富經驗,參與九江兩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,承擔起兩湖清淤和水生態修復的重任。
作為九江兩湖水環境治理五大子項之一,公司九江兩湖清淤項目,對改善兩湖水生態,擦亮九江城市的“眼睛”,助力九江市新型城鎮化建設,打造宜居、宜游、智慧、創新、綠色、韌性的現代化城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編輯:趙闖成
審核:劉菁、楊晶